“我的课题是研究宇宙射线的组成和性质。”
“我在8ooo米的高空上,利用改进后的云室,收集到了3124份宇宙射线留下的轨迹。”
哗!
台下皆是一惊!
众人都佩服赵忠尧的科研能力。
大部分人都使用过云室,要想得到好的粒子路径可不是简单的事情。
更不用说赵忠尧还是在高空之上,情况更加复杂。
然而对方却获得了如此多的结果。
邓怀宁笑着点点头。
在他看来,赵忠尧的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
这种求知若渴的心态,绝对不会是默默无闻之人。
“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于宇宙射线的精细组成和性质还没搞清楚。”
“所以我把这些路径分成了两种。”
“一是带电物质的路径,二是不带电物质的路径。”
“统计结果显示,所有路径之中,不带电物质路径占比只有2%左右,其余全部是带电物质的路径。”
“因此,我猜想,这2%的物质可能就是电磁波、中子等。”
“对于98%的带电物质,我又进一步深入测量。”
“我的云室加了一个很强的磁场,所以射线中的带电粒子进入云室后,就会产生偏转。”
“根据右手定则就能判断粒子带的是正电和负电。”
“此外,如果粒子的质量比较大,那么它留下的路径就比较粗;相反,质量比较小,那么留下的路径就比较细。”
“这一点,大家应该都能理解。”
“我对98%的带电物质进行了统计,现粗路径占比2o%,细路径占比8o%。”
“最后,我又根据路径对比法,拿已有的粒子运动轨迹和宇宙射线留下的轨迹对比。”
“得出以下结论:留下粗路径的主要是a粒子,留下细路径的主要是质子。”
“因此,根据我的测量结果,宇宙射线的组成是78%的质子、2o%的a粒子、2%的其余物质。”
“其余物质可能包括中子、电磁波、电子等微观粒子。”
哗!
众人听完,震撼不已。
赵忠尧上了一趟天,竟然把宇宙射线研究的如此透彻。
各种物质的精确比例都统计出来了。
根据他的结果,密立根的猜想是完全错误的。
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粒子而非电磁波。
邓怀宁对李奇维笑道:
“赵忠尧的结果一出,康普顿的远征队就可以即刻返航喽。”
李奇维微微一笑。
赵忠尧的测量结果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数据了。
根据最新的高精度测量,宇宙射线中89%是质子,1o%是a粒子,1%是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。
剩下1%的物质包括:电子、γ射线、中微子等。
此外还有占比极少极少的特殊粒子。
当然,赵忠尧的结果只代表了婆罗洲这一片空间区域的宇宙射线情况。
换个地方或许有细微的差距。
但不管怎么样,只要结果以论文形式表之后,绝对能震惊宇宙射线领域的学者们。
太具有参考意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