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,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:
“这种迄今为止尚不为人知的辐射主要在高空现,它可能是来自太空的穿透辐射。”
1912年,赫斯表了论文,立刻引起科学界的巨大轰动。
一开始,人们把这种辐射称为“赫斯辐射”,后来又改为了“宇宙射线”。
随后,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空间中的辐射并不是来自地球本身,而是来自外太空。
赫斯的假说是对的。
后来,他也因此获得了1936年的物理诺奖。
宇宙射线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火热的研究领域。
很多科学家都想搞清楚研究它的组成和来源。
此刻,听完了赵忠尧的叙述,邓怀宁也不得不感叹。
科学之路果然凝聚了无数前辈的心血。
不过,他还是劝道:
“忠尧,你刚刚也说了,赫斯既然已经做过了类似的实验,你为什么还要上去?”
“高空辐射和地面辐射应该只是强度不同吧?”
“你要找新粒子,没必要非去高空。”
邓怀宁主要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。
赵忠尧是华夏为数不多的物理天才,要是有个意外,绝对是巨大的损失。
他作为导师,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,也要为对方的人身安全负责。
赵忠尧嘿嘿一笑,说道:
“老师,那是因为现在关于宇宙射线的研究还非常浅薄。”
“我们甚至连它的组成成分都还没搞清楚呢。”
“有人认为是电磁波,有人认为是粒子流,还有人认为是二者合一。”
“而且,最关键的是,如果我想要寻找的新粒子在宇宙射线中的含量非常少,那么它很有可能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就被挡住了。”
“如此一来,我在地面上怎么也不可能现。”
“另外,现在的云室等各种仪器远远比十几年前的电离室更先进。”
“说不定就能现不少全新的现象。”
“所以,老师,您就同意了吧!”
听完对方的解释,邓怀宁纠结万分。
他很能理解小伙子的心情,也从心底感到敬佩。
现在实验物理领域极其火爆,欧洲那边每天都有新的现。
原子研究所刚刚又诞生了中子这个振奋人心的成果。
有谁能不羡慕和渴望呢?
来婆罗洲求学的华夏学子们可不是来度假的,而是要在科学界扬名立万!
“下一个成功的人会不会是我?”
毕竟,研究原子物理,可不需要有校长那样惊世骇俗的智慧。
只要胆大心细运气好,研究生也能创造奇迹。
但是,还是那个问题。
乘着气球飞到几千米的高空实在太危险了。
有人能成功,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成功。
邓怀宁神色凝重,思考了一会儿,下定决心,说道:
“这样吧,我带你一起去找校长。”
“如果他同意了,我就同意!”
赵忠尧闻言大喜。
“谢谢老师。”
“希望您能在李教授面前为我多说几句好话。”
事已至此,邓怀宁也看开了,叹道:
“你呀!”
&1t;divid=“p158121“dataormat=“audio“data1azy=“a1se“>
“你以后要是不成功,那真是没天理喽。”